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子标题
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十八 伊尹 明 · 孙承恩
耕莘乐道,升陑行义。
堂堂天民,以觉斯世。
主善协一,精义奥辞。
圣真传,庶其在兹。
古贤图四绝为临塘婿范樟题 其一 伊尹 明 · 程敏政
七言绝句 押真韵
三聘幡然出有莘,画图千载见风神。
南巢革夏桐宫放,岂是临期促办人。
七圣论 其六 伊尹 南宋 · 陈傅良
 出处:全宋文卷六○四一
人心之疑,举天下之口以辨焉不解也,而唯一无心者足以定之。
均千金之产,虽其父兄不敢以意属诸其邻;
二人之争,必涂之人曲直之而后释。
盖无心者,天下之所信而自固也。
昔者,汤之仁,天下之德之者众矣;
桀之不仁,天下之雠之者亦众矣。
彼其德汤而雠桀也,则汤之兴,天下必以为是,而其伐桀,天下亦孰以为非?
虽然,或者是其所德而非其所雠,天下之心犹有疑也。
何者?
天下之人固有不忍恩汤以自便,而虽被桀之虐,必不敢怨焉者在也。
且夫君臣之分甚明,而理乱者势之常数,则幸国之衅而易其君,又仁人之所不为。
岂有天下而无仁义之人也哉?
天下而有仁义之人,则汤之仁也,吾将以为固然;
桀之不仁,吾亦安之于无可奈何而已,必不忍德汤以叛君,不敢以桀弃而不之臣也。
夫使天下之大,有一夫恻然乎汤之不忍归,而惕然乎桀之不敢去,则圣人所不取。
呜呼!
此伐夏之师所以至伊尹而定也。
伊尹者,耕畎亩之中,以乐尧、舜之道者也。
桀之暴也不加,汤之圣也不闻,彼其心何尝利汤而病桀哉?
汤三聘之,而幡然而应,荐之桀者五反,而衎然而适,则其心又非欲兴汤而亡桀也。
夫其不病之也,而又非欲亡之也,而至于丑夏而不留;
夫其不利之也,而又非欲兴之也,而至于归亳而不辞。
然则桀诚不足以有天下,而天下果不可以无汤夫!
然后向之不敢者转以自决,而不忍者亦以安,而汤之伐桀,天下始晏然无疑。
孔子序《书》曰:「伊尹既丑有夏,复归于亳」,「伊尹相汤伐桀」。
伊尹,虽汤亦无以自信于天下也哉!
周公之东征,邦人有艰之者,周公曰:「民献有十夫为之也」。
而后邦人无异议。
盖尝论之,以汤伐夏,犹假伊尹以信,以周公伐商,犹假十夫以信,故夫汤、周公有无心之实,而伊尹、十夫有无心之形与声。
徒实而形与声不孚焉,而动天下之兵者,三代不为也。
呜呼,而况乎其实之并亡也!
汤、武之师非不知后世之议己,而周公之过亦自知其不免也,然安于其议而不知顾,知其不免而卒不获逃焉者,何也?
汤、武、周公非嫌名也,吾身获万世之美名,而天下有不可一朝居之祸,兹固汤、武、周公所深忧也。
是故宁以吾之不足而易天下之大利,而不敢以吾身之名而废天下之安。
是以汤之德宁有惭,武之乐宁未善,而周公亦安于其后之贬也(阙。)
首伐桀之谋,亦既非矣,鸣条之师如释,而放其君于桐,人其谓我何?
咏史诗 其六十三 伊尹 南宋 · 王十朋
七言绝句 押庚韵
穷居乐道自躬耕,那肯要君用割烹。
汤后不加三聘礼,未应改志为苍生